• 奥密克戎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

    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持续不断的疫情(新冠病毒变种奥密克戎的出现使之变得更糟)让各国政府和跨国公司倍感担忧,使本已吃紧的全球供应链愈发复杂化。

    对大多数政府和企业来说,除了加强防范策略,如限制入境和鼓励接种疫苗,它们能做的并不多。奥密克戎和全球疫情也致使就业者在11月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放弃他们的工作,职位空缺率接近历史最高水平,显示去年美国劳动力市场仍然紧张。这也说明美国经济相当健康,人们离职,但又在其他行业找到工作。美国劳工部1月4日的报告称,11月底的职位空缺达1060万个,12月升至1200万个。更重要的是,一些行业受到了人员短缺的严重影响,其中包括零售业、娱乐和住宿、专业服务和商业服务、医疗卫生和社会援助。

    新冠肺炎及其变异株德尔塔(Delta)和当前的奥密克戎(Omicron)带来的一个重要副产品是加大了通胀压力。美联储终于承认通胀压力不再是暂时的,它最近宣布2022年可能会有多达三次的加息。而病毒新变种导致经济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恶化,影响着油价和其他要素。对35位经济学家和分析师的调查显示,2022年布伦特原油均价预计达每桶73.57美元,比11月他们一致认为的75.33美元约低2%。

    尽管拜登政府试图营造一个充满希望的基调,但中国面对奥密克戎仍较保守。中国的“零容忍”政策是要遏制一切局部传染激增和疫情暴发,这意味着一些港口不堪重负,人手不足。由于近来疫情在全球暴发,预计中国将加大“零容忍”力度,在以往,其做法包括大规模封锁整个城市、强制隔离对港口进行严格检查,包括检查船只和货物,以防病例进入境内。虽然是为了减少病毒的传播,但这种策略对中美贸易产生了负面影响。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中国政府会很快放松它的政策。

    在全球供应链方面,如果奥密克戎破坏了全球经济复苏,美国会如何应对?拜登政府已经与洛杉矶港达成一项协议,后者调整为全天24小时运营。美国政府还在一次全球协调努力中,从战略石油储备释放了原油。总之,这些措施旨在缓解供应链的约束,压低油价。从那以后,油价下降了,在假日季来临之前港口的滞留时间也减少了30%。然而,这种正面影响是不够的。在这一年,2021年假日季销售的增长是17年来最快的,比2020年增长8.5%。此外,假日季销售更比2019年增长了10.7%,这导致运输业将迎来又一个供应链中断的大起大落年。追踪11月1日至12月24日消费者支出状况的支出衡量表显示,服装(47%)和珠宝(32%)的销售增幅最大,这些买给亲朋好友的礼物很可能在假日季过后投送到。

    目前,美国卡车司机的人员缺口约为4.8万,也有消息称缺口达8万。司机人手不足影响到整个经济,因为疫情之前美国68%以上的货物是通过高速公路运送的。卡车运输业的困境继续说明供应链的前景越来越暗淡。

    美国的奥密克戎病例何时见顶?

    根据我们分析的几个模型,美国的奥密克戎病例很可能在1月底达到顶峰。然而,更广泛的影响是,病毒新的变种进入美国和国际社会只是时间问题,而不是有无问题。比方说,假如新变种每年大约出现两次,那么我们可以预计每年将会有多次疫情暴发,包括在夏季。而如果这类变种出现的频率较低,那么疫情可能是每年暴发一次,甚至更少。疫情的严重程度将取决于病毒新变种的具体特性,以及之前的感染、疫苗接种或新的药物能否降低人们的重症风险。

    企业的中国+1模式

    疫情给全球供应链带来的教训之一,就是让全球企业认识到它们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为此,全球供应链正从中国转向东南亚国家,特别是越南,以抵消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支配地位。但这种供应转移已经中止。越南缺少遏制病毒新变种的基础设施和实力。12月27日,越南报告了首例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从英国抵达河内的一人被确诊为越南首个奥密克戎新冠病例。此人9天前抵达河内内排机场,已被隔离。鉴于奥密克戎在早期阶段的传染性是德尔塔的4.2倍,对于那些供应链转移的承接方来说,通过疫苗和检测严格守住人口稠密区是至关重要的。

    企业需要有适应能力

    摩根士丹利首席执行官詹姆斯·戈尔曼去年9月敦促员工回到办公室的强硬声明引起了强烈反弹,最终是一场尴尬,他不得不收回声明,承认自己采取了错误的方式。此外,纽约大学、康奈尔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其他大学已决定将课程全部改为远程学习。这再次表明,不是企业和机构推动了疫情,相反,是疫情驱动着机构和全球供应链的行为。因此,企业和政府必须为人员、资本和制造业生态系统的转移制定一个更灵活、适应性更强的框架。总的来说,所有证据都表明,最新的奥密克戎变种仍然存在太多的未知。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那就是当前的全球供应链还没有做好应对这些前所未有挑战的充分准备。

    此外,在我们的评估中,中国何时开放边境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当局在即将到来的冬奥会之前和整个冬奥会期间对新冠病例的管控情况。如果北京在病例相对较少的情况下举办完冬奥会,那么我们认为,中国政府将会以分阶段的方式向其他国家开放中国的边境。

    最后,随着世界开始适应又一个新冠变种,并开始视之为常态,购买行为将重新转向基于实体的服务,而不是基于在线商品,尽管这在2022年夏季之前可能不会发生。对购买行为的心理影响也可能迫使消费者重新转向线上购买,并推迟休闲旅行,这种情况至少将延续到2022年年中。

  • 疫後供應鏈:貨運瓶頸有待解開

    新冠疫情一度打亂全球供應鏈,導致大部分經濟活動停頓。2020年初,新冠病毒首次大規模爆發,世界各地隨即普遍封城,工廠也要關閉。疫情揮之不去,加上不斷出現更具傳染性的變種病毒株,全球來之不易的抗疫成果有可能毁於一旦。

    全球供應鏈的複雜性,以及它如何受到2020年事件的影響,以人體血管系統作為譬喻也許最為貼切。假如血管有血塊阻塞,無論血塊多麼細小,都可能妨礙血液流動,干擾血液循環,後果不堪設想。

    空運和貨櫃運輸的供應鏈瓶頸問題尤為嚴重。一方面,由於各地普遍實施出行限制,客運航班大減,嚴重制約機腹載貨能力;另一方面,幾乎所有製成品,從加工食品和電子產品,到健身器材和汽車零部件,都要以貨櫃運輸。由於供應線受阻,2021年上半年,超過550艘貨櫃船被閒置,運力約達300萬個20呎標準貨櫃(TEU),佔全球貨櫃運力的11%。同年1至7月,約有750萬個航班取消。

    這些情況導致貨櫃運費和空運運費飆升,而客運航班的機腹載貨能力不足,也為全球運力緊張和港口堵塞埋下伏線,意味著仍在營運的飛機和貨櫃船須長時間等候口岸處理貨物。貨運持續延誤和艙位超額預訂,令情況雪上加霜。

    由於各地對個人防護裝備和醫療用品的需求殷切,加上全球貿易經過初期的放緩後,在各國推行疫苗接種計劃的推動下有所反彈,這些因素使貨運業收益大增,為原本前景黯淡的業界帶來曙光。由於市場對公路、鐵路、海運和空運等幾乎所有物流模式的需求都高於疫情前水平,因此貿易商和物流業者面臨的主要挑戰,就是在疫情不斷變化的情況下,找到足夠的飛機(包括貨運和客運航機)以及船舶和貨櫃運力,來滿足貨運需要;同時還要應對其他不可預見的干擾,例如「長賜號」擱淺造成蘇彝士運河阻塞,以及深圳鹽田港和寧波舟山港關閉等突發狀況。

    新冠疫情禍及全球,互聯互通的世界顯得不堪一擊。各國實施封城和出行限制以遏阻病毒蔓延,導致2020年世界商品貿易量下降5.3%。疫情也重塑了物流業態,推動業者從追求「及時交貨」(just‑in‑time)的效率,轉向做好「以防萬一」(just‑in‑case)的準備工作。

    圖表: 最新的6 月份貨物貿易指標顯示貿易持續復甦,力度甚勁。資料來源:世界貿易組織
    最新的6 月份貨物貿易指標顯示貿易持續復甦,力度甚勁。資料來源:世界貿易組織

    這篇研究文章旨在讓貿易商瞭解,在購物旺季到來之前,應及時應對貨運大量積壓,而訂單數量又不斷增加的挑戰;同時本文也前瞻未來,在世界貿易走向復甦之際,就如何解開當前瓶頸提出一些看法。

    目前情況如何?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球貿易商和物流業者,包括船務公司、航空公司、鐵路公司、貨車運輸公司和貨運代理等,都要為應付供需失衡的問題而疲於奔命。

    由於疫情初期實施嚴格的封城措施和跨境出行限制,導致客運量和出口量銳減,許多航空公司都減少甚至取消進出亞洲的客機班次,遠洋貨輪也不按計劃航線靠泊某些港口,甚或取消整次航程。

    不少人認為,疫情導致許多經濟活動停頓,影響甚大,全球物流業作出相應調整,久而久之會產生深遠的變化。業界相信,若物流阻塞或停頓超過兩星期,就會對業界營運模式造成結構性影響。貨運是世界經濟的命脈,全球貨運一旦出現部分或全面阻塞,其負面影響就會迅速擴散到其他行業,並通過高度互聯互通的國際供應鏈蔓延開去。這種狀況,加上許多主要口岸因爆發疫情而必須關閉,以及碼頭工人短缺等因素,導致貨運的延誤時間加長,積壓增多,運費也因而暴漲。

    然而,在全球疫情下,市場對物流服務的需求依然有增無減。各國爭相採購個人防護裝備,加上普遍推行居家令,促使民眾轉往網上購物,令電子商貿日益蓬勃。不過,各地復甦和恢復經濟活動的步伐參差,卻令全球貿易物流更為混亂,貨櫃運輸失衡的問題日趨嚴重,大量空櫃在卸貨港滯留堆放。

    疫情下,航空業錄得史上最嚴重的客流量跌幅[1]。2020年,以客運收益公里數(revenue passenger kilometre,簡稱RPK,即付費乘客的旅行距離)計算,國際客運需求比上一年大跌75.6%。網購熱潮固然為許多陷入困境的航空公司帶來一線生機,卻難免對原已不穩定的全球供應鏈帶來沉重壓力。

    再者,世界各地爭相推行疫苗接種計劃,涉及物料採購、生產和配送,加上經濟活動逐步恢復,兩者都需要龐大的物流支持。2020年全球商品貿易額下跌7.6%,可是醫療產品進出口卻比上一年增長16%,達到2.3萬億美元。

    世界各地許多物流公司都在加緊運輸疫苗和相關活性藥物成分(API)[2],以及其他醫療、藥劑和診斷設備。同時,為重啟工業生產,生產商需要採購原材料、零部件、設備和其他工業進料等,壓抑已久的龐大需求都被釋放出來。

    在這背景下,貨運業者不得不動用所有閒置運力,就連損壞及老化的貨櫃也被迅速調動起來,載貨裝船;中國國慶日和春節等假期的貨運空檔也要取消;許多船舶和貨櫃都要從利用率較低的行業調撥出來;駁船以及鐵路和貨車等其他運輸方式都得到充分利用。儘管如此,由於需求旺盛,加上港口堵塞、靠泊延誤和貨櫃短缺造成的供應瓶頸難以消除,所有貿易路線的艙位仍然緊張。

    因此,許多港口營運商以碼頭超出負荷、陸路堵塞為由,徵收各種附加費,導致40呎長貨櫃的即期運費上漲至歷史新高。在根據訂單安排,把船舶、貨櫃、貨物處理設施和設備等新增運力投入使用之前,貨櫃運費飛漲的勢頭不大可能減弱;特別是全年其中一個物流高峰期——聖誕旺季即將來臨,運費更是難以回落。

    圖表: 40呎長貨櫃從亞洲到美國東岸的即期運費,在2021年9月創下超過22,000美元的歷史新高。資料來源:Freightos [3]
    40呎長貨櫃從亞洲到美國東岸的即期運費,在2021年9月創下超過22,000美元的歷史新高。資料來源:Freightos [3]

    圖表:40呎長貨櫃從亞洲到美國西岸的即期運費,在創下超過20,500美元的新高後依然高企。資料來源:Freightos
    40呎長貨櫃從亞洲到美國西岸的即期運費,在創下超過20,500美元的新高後依然高企。資料來源:Freightos

    圖表:自2021年9月初以來,40呎長貨櫃從亞洲到北歐的即期運費一直處於14,000美元以上。資料來源:Freightos
    自2021年9月初以來,40呎長貨櫃從亞洲到北歐的即期運費一直處於14,000美元以上。資料來源:Freightos

    圖表: 40呎長貨櫃從亞洲到地中海的即期運費,在2021年9月達到13,200美元的歷史高峰。資料來源:Freightos
    40呎長貨櫃從亞洲到地中海的即期運費,在2021年9月達到13,200美元的歷史高峰。資料來源:Freightos

    在疫情之前,跨洋運輸佔國際貿易的比重最大,以貨量計達75%,以金額計為55%,而空運以噸位計微不足道,但貨值卻佔35%。然而,鑒於全球供應鏈重組可能會改變物流業的面貌,不少人都在尋找更具抗逆力的多式聯運替代方案。經過這場疫情衝擊後,預料新的商業和物流模式將會出現。

    往後發展如何?

    艙位緊張和運費高昂等當前極端情況,預料在2021年仍會持續,然後逐步恢復正常。以現有訂單來看,2021年的船舶運力已有所增加,加上新貨櫃預計陸續投入使用,而現有空櫃的流轉情況也會改善,這些因素都令人對往後發展感到樂觀。更重要的是,各地的港口或海關當局、碼頭營運商和航運公司等正通力合作,以解決港口堵塞和基建瓶頸等障礙,恢復空櫃調配方面的效率。

    圖表: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預測,今年全球商品貿易量將增長10.8%。資料來源:世界貿易組織、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預測,今年全球商品貿易量將增長10.8%。資料來源:世界貿易組織、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

    由於運費暴漲,加上貨運延誤問題日益嚴重,那些陷入困境的貿易商和物流公司都不得不轉用其他可行的運輸方式,嘗試在本地和海外市場開闢新的銷售渠道。可是,這種做法不一定能圓滿解決問題。

    舉例來說,貨櫃航運市場過度緊張,繼續使中歐鐵路貨運受惠。去年,鐵路班次增加50%,創下12,406班的歷史新高。不過,這種應急運輸模式並不能解決跨大陸物流大亂引發的所有問題,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紓緩疫情期間狂升的運費。同時,位於中國與哈薩克邊境的阿拉山口和霍爾果斯鐵路樞紐,以及波蘭與白羅斯邊境的馬拉舍維奇(Małaszewicze)和布列斯特(Brześć)鐵路樞紐所處理的貨運量均日益龐大,變相形成新的瓶頸。

    圖片: 2020年,在海運和空運費用高企下,中歐貨運列車成為貿易商的替代選擇,開行班次創下歷史新高。資料來源:KTZ Express HK Limited
    2020年,在海運和空運費用高企下,中歐貨運列車成為貿易商的替代選擇,開行班次創下歷史新高。資料來源:KTZ Express HK Limited

    貨車運輸是緩解當前極端情況的另一選項。然而,由於各國實施多項旅遊限制和邊境管制措施,這種運輸方式提供的幫助十分有限,對清理積壓在海港、機場和內陸乾港的貨物作用不大。

    全球供應鏈加快轉型的另一現象,是近岸外判(nearshoring)、在岸外判(onshoring)及/或去離岸外判(de‑offshoring)的興起。這些情況源於企業考慮將業務從較遙遠的地方遷回本土或鄰近地區。

    由於運費高昂,一些製造商決定轉到離本土及/或目標市場較近的地方建立生產基地和物色供應品來源。例如,有數據顯示,由於受疫情以至中美貿易爭端的影響,北美洲超過80%的企業可能或極有可能把採購活動遷回本土,以減少日後面臨類似困境的機會,比例高於2020年3月的54%。

    為確保全球供應鏈今後可經受考驗,物流業正推動從以往注重「及時交貨」的高效服務,改為做好「以防萬一」的應變準備。就此,正如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所強調般,政策制訂者必須加快貿易便利化改革,通過推行現代化的貿易程序,使貿易往來更簡便、成本更低。同時,他們還應提高透明度,鼓勵航運供應鏈各環節的業者緊密合作,改善對貿易的追蹤、監督和預測,從而加強監察貨船靠泊港口的情況和班輪時間表,防範航運業出現濫收費用和欠缺效率的做法。

    錯誤和虛假資訊會造成混亂、助長恐慌,而可靠的資料則有助貿易商和物流業者作出明智決定。許多人認為,全球急需建立一個可靠的數據庫,以提供不同方面的最新資訊,包括國家/港口的封鎖措施、貨車/鐵路/貨櫃狀態,以及港口、機場和內陸港的日常產能等,為尋求優化供應鏈策略和物流解決方案的全球貿易商提供支持。

    要成功落實這些改革,商界與多個國際跨政府組織的合作可謂極其重要。這些組織包括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世界貿易組織、國際海事組織、萬國郵政聯盟和國際民航組織等。

  • 疫情之後,供應鏈是否會走向區域化?

    新冠疫情期間,您第一次發現到超級市場貨架上空無一物。您一直認為能輕鬆買到的必需品已不復存在。許多企業,尤其是那些依賴中國資源的企業,更是倍感壓力。貨物被困於海關或原封不動地擱置在運貨盤上數天、甚至數周。

    原因何在?

    新冠疫情打斷了全球的整個供應鏈,甚至一年後,我們依然深受影響。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mpany)發現,去年3月份消費者在雜貨店的消費增加了29%。同一時期,食品服務消費收入損失了27%,隨著全球對新冠疫情的反應不斷發展,供應鏈持續受到擾亂。分銷公司一直在努力應對新的需求和障礙,以確保貨物運輸暢通,這引發了對供應鏈運作方式進行深入調查。發現各個行業都有改變的機會;然而,想要取得重大進展必須迎接並戰勝挑戰。

    供應鏈危機帶來的新挑戰
    中國的武漢市是汽車和半導體行業的製造中心。作為新冠疫情的最初發生的地區,隨著中國政府封閉大部分地區,使得全球大部分的供應鏈承受了巨大壓力。作為全球價值鏈的主要參與者,中國承擔生產消費品和工業產品的大部分零部件,這些零部件被運往世界其他地方進行組裝。這是一個重要的角色,任何這些元件的物流速度受阻都將引起重大的影響。

    在美國,新冠疫情襲擊之時,已經開始對區域化供應鏈進行重新審查,這主要是由於2019年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的衝擊。當年的前三個季度,從中國進口和對中國的出口分別下降了13.4%和15.5%。2020年上半年的情況並沒有好轉。

    這場巨大的動盪使人對北美供應商之間的貿易交易重新產生了興趣,這是朝著經濟好轉和促進供應鏈方向邁進一步。 特別是專家們在談論:美國如何減少對亞太地區國家的依賴?

    全球和區域供應鏈的挑戰
    對於想要適應的行業,轉向更多的區域供應鏈是一種逐漸普遍的方法,但存在一些障礙,即:

    全球挑戰
    數十年來,全球供應鏈一直佔據主導地位。主要是由較低廉的人工成本和消費者對廉價商品的需求所驅動,如今,商業供應鏈在亞太地區(如APAC地區)大量投資,而在國內製造方面的投資則較少。 從手機到電動汽車,外國生產的商品阻止了國內製造業和分銷業的增長。

    製藥業是受到重大影響的領域之一。估計表明,美國製造的藥物中約80%的配料和成分來自中國。其中包括制藥公司在美國製造的藥品,以及進口和出售給消費者和醫院的藥品。現在,許多美國大型製藥企業都在尋求將供應鏈轉移到更近的地方,以更好地為消費者提供服務,並消除不同來源的原料相關的一些風險。

    環保因素也推動了供應鏈的變化。全球價值鏈在全球內分配產品,導致向空氣中的排放碳化物逐漸增多、水資源污染日益嚴重,以及對化石燃料的過分依賴。隨著公司對環境意識的增強,他們發現,將產品放置在較近的地方有利於保護環境,即使價格稍高也可接受。

    區域挑戰
    加拿大和墨西哥之間強大的區域貿易夥伴關係,令美國的許多部門減少了對亞太地區的依賴。儘管中國仍然是美國最大的進口來源國,但加拿大和墨西哥是主要的貿易夥伴,潛力巨大。建立新的、及擴展現有的區域供應鏈可以使三國受益。一些公司也在考慮如何在美國境內提高生產和存儲能力。

    同樣,區域供應鏈主要面臨成本的挑戰。北美高昂的勞動力價格是許多公司向海外轉移的原因之一。 考慮區域供應的公司需要研究更多本地化生產可能引起更高的勞動力成本,以及其他可能降低成本以確保消費者接受其價格。

    Epicor (恩柏科)產品行銷副總裁Terri Hiskey說:「製造商需要權衡建立更多區域供應鏈的風險和回報 – 他們不想陷入無重要零部件可用的困境,但他們也無法控制在潛在的全球熱點地區製造和管理的產品。」她說,由於本地勞動力成本較高,因此本地供應商的成本肯定會隨之提高。Hiskey解釋:「製造商最好就是使其供應鏈和客戶對當前狀況保持透明。 然後,考慮到成本較高,需要調整價格,那就合情合理了。」

    穩定高效的供應鏈是成功的關鍵。商業客戶和個人消費者都依賴供應鏈的可靠性,從而在需要時和需要的地方獲得元件和產品。區域供應的另一個挑戰是確保在可能的情況下從區域合作夥伴那裏獲得所需的供應品,以反映供應鏈的效率。 通過區域的不同路線跟蹤各種貨物可能較為複雜。

    Epicor(恩柏科)產品行銷總監Emma Vas表示:「分銷商需要弄清楚如何重新配置物流,以在不與供應商面對面互動的情況下提貨,然後通過路邊交貨將商品直接提供給自己的客戶。」「流動技術為製造商與分銷商之間提供一種互動方式。」

    其他考慮的要素是貨物流量。隨著一些公司從全球供應鏈轉移到區域供應鏈,他們需要考慮在限定時間要運輸多少供應物品以及如何解決延誤的問題。當今消費者需要產品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急切。Gartner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有25%的受訪者認為消費者需求是他們轉向區域或本地化供應鏈的原因。全球分銷主要通過貨船和飛機進行,但是在區域中,大多數運輸是通過卡車進行。沒有昂貴的國家鐵路基礎設施建設,重新校準貨物流量將是一項挑戰。

    regional-supply-chain-filler-01.jpg

    降低風險
    目前,跨行業的跨國公司的首要任務是尋找降低供應鏈風險的方法。

    儘管預測破壞性事件有一定的難度,然而公司可以對整個行業和各地的不確定性進行計畫。除了新冠疫情之類的事件之外,全球和區域供應鏈都可能出現許多不可預測的情況,包括貿易戰、監管或治理中斷、勞工罷工、甚至是自然災害。

    為了幫助減輕其中的一些風險,許多企業正在尋找方法,希望利用全球和區域的可行性擺脫對亞太地區的過分依賴。 例如,希望印度和墨西哥成為主要的貿易夥伴,以滿足全球和區域需求。但是,其關鍵是不能完全依靠任何一種單一的做法,萬一遇到不確定性因素波及全球供應鏈,企業可以轉向區域分銷以彌補全球供應鏈的疲軟狀態,反之亦然。

    美國公司可以將關注點放在鄰國,並努力尋求改善國內製造和分銷可能性的方法。包括醫療、技術和制藥在內的一些行業正在越來越多地尋找留在當地的方法,並正在建設更多的倉庫,尤其是核心存儲設施。這樣做有利於在美國境內建立更多所需貨物的庫存,並在需要時準備運輸。即使在全球供應鏈遭到中斷期間,它也可以降低商品卡在供應鏈路線中的風險。

    創新機會
    技術在改善供應鏈管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公司權衡選擇的情況下。

    管理數據和資訊流是一個關鍵領域。在基於雲端的現代解決方案中,有先進的即時跟蹤工具,可在整個供應鏈中提供可靠的數據。如果路線變得更加複雜,雙供應鏈變得更加普遍,則技術可以一次管理多個資訊流。技術還可以幫助公司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準備,從長遠來看,它們變得更有彈性。例如,運行「方案計畫」可以確定供應鏈中的瓶頸,並在做出高昂代價的決定之前顯示供應區域以提高效率。

    Epicor (恩柏科)的客戶Stellar Industries是愛荷華州的液壓卡車車載設備製造商,它是眾多應用嚴格數據分析的公司之一。該公司行政總裁John Wiborg表示:「我們需要一個單一的事實來源,以便包含所有內容,擁有所有資料。」「我不希望為了獲取有關我們營運狀況的基本報告而徘徊在六個不同的地方。」

    在居家隔離的幾個月內,消費者的行為發生了變化,供應鏈需要繼續適應這種變化。

    其他創新方式包括將創造力引入銷售和服務客戶等流程中。對於明尼阿波利斯的Epicor客戶CJ Spray來說,這已成為重點關注的領域,而且非常普遍。對於無法與客戶進行面對面交流的方式,如今,開設電子商務業務管道對於各種規模的分銷商而言都是一項至關重要的舉措。這家專業的噴漆器和泡沫噴塗設備製造商還實施了ERP雲端技術,以將所有交易都集成在一個基於雲的系統中,以支援其電子商務投資。 其財務總監John Marzitelli說,它有助於降低風險,「 ……我們不必擔心因伺服器出現故障而導致電子商務管道將會出現什麼問題。」

    如今,人工智能(AI)是另一個創新領域,並且特別引起人們的興趣,尤其是對於包裝和倉儲而言。 在倉庫工作能確保員工安全的同時,也要努力滿足業務需求,出現了許多人工智能解決方案。Vas說:「人工智能可幫助找到更好的模式並提出建議。」「這包括更迅速地補充幾乎缺貨的物品,縮短步行路線以及更好的庫存定位。」

    自動化的機器人和物聯網(IoT)解決方案不僅能跟蹤貨物並可安排運輸。 德勤的研究發現,自動機器人的潛在好處包括提高效率,減少錯誤和返工率以及提高安全性。這些解決方案可以學習日常任務,包括如何挑選、打包和履行訂單以及全天候工作。 技術創新可以提高處理速度,並允許人們在更高級別的任務上進行工作和協作。

    展望未來
    誰也不願意看到空蕩蕩的貨架、恐慌購買或長達一周地苦苦尋找衛生紙。在居家隔離的數個月,消費者的行為發生了變化,供應鏈繼續需要適應這種變化。

    當企業駛向「新時代」的同時,分銷和製造公司正在研究全球新冠疫情所帶來的變化和挑戰,以進行創新、轉變並找到最佳的前進之路。

    在供應鏈中建立更靈活適用方式的公司,將能做到降低風險、改善現金流、並使消費者更有信心在中斷期間可以購買到商品。

選擇你的貨幣
HKD 港幣
USD 美元